乳腺癌的發病率已居女性惡性腫瘤首位,其病理包括多 種類型,以浸潤性導管癌最為常見。浸潤性導管癌不同級別 生物學行為不同,其治療及預后也有差別,一般低級別者分 化較好,預后亦較好,高級別者分化差,預后不良。乳腺浸潤性導管癌通過對腺管/腺體形成、核多 形性和核分裂計數的評估來進行分級。將3組數值加在一起可 得到3~9的積分結果,分為:Ⅰ級-高分化:3~5分;Ⅱ級-中 分化:6~7分;Ⅲ級-低分化:8~9分。Ⅰ級、Ⅱ級者為低級 別,Ⅲ級者為高級別[3]。
乳 腺癌發病率高,且病理類型較多,浸潤性導管癌是最常見的 病理類型,浸潤性導管癌不同組織學分級治療效果及預后不 盡相同。乳腺癌的免疫組化結果影響治療方案的選擇,如雌 激素受體(ER)、孕激素受體(PR)陽性對內分泌治療敏感,預 后相對較好;C-erbB-2陽性對分子靶向治療敏感,但是總體 預后欠佳。乳腺FFDM作為乳腺癌篩查的一種常規手段,其 主要特征包括腫塊形態、邊緣毛刺征、腫塊內惡性鈣化等, 其應用價值已得到臨床認可。國內外多項研究表明,乳腺的FFDM征象與免疫組化存 在一定的關聯,ER、PR、C-erbB-2等備受關注。ER、PR 陽性乳腺癌惡性度較低,預后較好,且對內分泌治療敏感。 本研究發現低級別與高級別浸潤性導管癌ER、PR表達存在 統計學差異,低級別浸潤性導管癌ER、PR陽性率高。而二者 c-erbB-2的表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。